专家导航

丁仲礼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全部专家, 宏观形势
碳中和

专家简介

丁仲礼,男,汉族,1957年1月生,浙江嵊州人,民盟盟员,1988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
 
1978- 1982年,浙江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学习;1982- 1985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 198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88- 199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其间:1989.12- 1990.07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1996- 199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室副主任;1999- 2000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00- 2007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 2007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7- 2008年,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8- 2017年,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2014.03)2017- 2018年,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2018- 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021- 2023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2021.01);2023-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
 
丁仲礼对黄土高原的宝鸡、灵台、泾川等剖面作了土壤地层学的系统观察与对比,将中国黄土划分为37个土壤地层单位、110个次级单位。在国际上首次从陆相第四纪沉积中建立2.6Ma以来的地球轨道时间标尺。构建了2.6Ma以来有区域代表性的黄土粒度“集成时间序列”。发现中国北方黄土剖面粒度所记录的偏北和西北向风力强度变化与米兰科维奇周期同相位,尤其是在10万年的偏心率周期上,即冰盛期时风力强度最大


截至2004年8月,丁仲礼发表了论文130篇,其中国际刊物论文37篇,论文被SCI收录50篇,CSCD论文被收录44篇。截至2008年1月,丁仲礼先后获得两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等奖项

除了本身的工作之外,他一直关注着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丁院士曾在采访中说到他一生中最想做好的事是希望自己这代人能把中国的学术水平向世界看齐,未来去超越。他一直奋斗在科学第一线,为了国家利益奋不顾身。

荣誉表彰

1997年第一届中国第四纪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2002年第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2002年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2003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

专家观点

相关视频

暂无任何内容

相关课程

邀请专家授课,请联络复育智库,18917311848

复育智库的专家团队整合了国家级智库、知名高校教授和500强企业高管,汇聚国内外一流的经济、科技、管理、人文名师,通过论坛演讲、高端培训与工作坊等服务形式,助力中国企业高管团队认知升维!
复育智库总部位于上海,服务于金融、通信、能源、制造、医药等产业的大型客户。

下一位专家
何宝宏
上一位专家
戴黔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