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专家导航
专家简介
孟宪实,1962年生,黑龙江讷河人,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专业方向为隋唐历史、敦煌吐鲁番学。曾在新疆工作多年。
1979年~1983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论汉初的黄老政策》(指导教师刘泽华教授)。
1983年~1994年,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职称讲师。
1994年~1998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中国史专业隋唐史方向硕士学位,学位论文《唐前期括户研究》(指导教师吴宗国教授)。
1996年~1997年,北大派出,在日本新潟大学人文学部短期留学一年。
1998年~2001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隋唐史方向博士学位,学位论文《唐前期军镇研究》(指导教师吴宗国教授)。
2001年7月初,到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任教。
2001年11月,入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9月,转入人民大学历史系。
2003年10月,博士后出站,出站报告《唐宋时期敦煌民间结社研究》。
2004年6月,出版《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齐鲁书社),晋升副教授职称。
2005年8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2006年12月,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玄武门之变》。
2007年5月,《百家讲坛》栏目主讲《贞观之治》。
2007年5月,出版《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2008年5月,出版《唐高宗的真相》。
2009年11月,出版《孟宪实读史漫记》。
著有《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2004年)、《敦煌民间结社研究》(2009年)、《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2017年)等专著,与荣新江、李肖共同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2008年)。在《历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
2006年起,在中央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和《唐高宗的真相》等课程,曾与阿城一起编剧大型电视连续剧《贞观之治》。
《百家讲坛》播出《玄武门之变》,主讲人是孟宪实,是《百家讲坛》第一个关于唐朝的系列节目。《百家讲坛》的编导看中了他把严谨的学术和大众的兴趣相结合的能力。在节目录制前,《百家讲坛》有这样一个规定:新主讲人首先要做一个小系列节目,让观众有接受这个新主讲人的心理准备,然后再主讲大系列。孟宪实就先讲了“玄武门之变”,把它作为《贞观之治》系列讲述中的一部分。
据孟宪实介绍,《贞观之治》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运用了大量的特技镜头,从而体现出唐朝初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为此,《百家讲坛》的编导专门找到剧组,把这些素材运用于《百家讲坛》,作为孟宪实的讲述过程中插入的片花,用来丰富视觉效果和制作悬念,为栏目增色不少。
代表性作品/著作
《汉唐时代的丝绸之路:使者·绢马·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出版
全书分为四编,系统论述丝绸之路的开拓历程、贸易运作模式、军政管理体系与交通网络。从张骞出使西域对欧亚文明联结的推动作用出发,分析汉代丝路的历史意义;探讨5至10世纪绢马贸易的发展机制与丝织业经济形态;梳理唐代安西四镇、北庭都护府等边疆体制对交通路线的维护;考证西州、敦煌等地道路网络及中外交通路线,揭示丝绸之路在全球化早期阶段的文明互动结构。
《孟宪实读史漫记》凤凰出版社,2009年出版
全书以”历史的自由与平等”为核心视角,分章探讨春秋争霸、唐代政治、敦煌文化及史学思辨,通过晋国权争、玄武门之变等案例剖析人性与权力议题,主张历史作为公共资源应被自由解读。书中包含”生猛春秋””大唐风采”等章节,结合学术考据与通俗表达,收录作者对大众历史研究的反思。
研究方向
专家观点
相关视频
相关课程
邀请专家授课,请联络复育智库,18917311848
复育智库的专家团队整合了国家级智库、知名高校教授和500强企业高管,汇聚国内外一流的经济、科技、管理、人文名师,通过论坛演讲、高端培训与工作坊等服务形式,助力中国企业高管团队认知升维!
复育智库总部位于上海,服务于金融、通信、能源、制造、医药等产业的大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