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专家导航
专家简介
孙云晓,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曾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中国教育风云人物”等荣誉。
人物经历
1962年入青岛鞍山路小学;1969年入青岛16中学;
1972年进入青岛师范学校学习;1973年担任青岛四方区少年宫教师、区总辅导员;
1975年起任共青团青岛市四方区委副书记兼区总辅导员;
1976年至1977年任山东招远县毕郭公社党委常委、知识青年总带队;
1978年调北京中央团校学习(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结业后调中国少年报社担任记者至1987年,其中1983年至1985年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届大专班学员;
1987年12月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所(1991年并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先后担任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主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9年晋升编审职称(后转为研究员);
2014年10月,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2015年4月正式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岗位上退休,同时被聘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
2016年10月,被聘为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2016年12月2日,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7年1月,被聘为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
孙云晓研究员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儿童友好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根本原则”“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等。传播广泛的教育著作有《夏令营中的较量》(报告文学集)、《习惯决定孩子一生》、《习惯养成有方法》、《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五元家教法——好父母的必修课》、《成功智力——比智商更重要的潜能》、《向孩子学习:一种睿智的教育视角》、《用心教养——孙云晓与中外心理学名家的对话》、《拯救男孩》(后改为《男孩危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好好做父亲》等。
1993年,孙云晓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最初文章题为《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经《读者》转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和《黄金时代》等有影响力媒体的报道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转载或报道,引发全国对教育的大讨论。
2011年,由于日本大地震,孙云晓1993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重新被网友翻出,再次引发讨论和争议。有些网友认为中国青少年素质高于日本青少年,甚至质疑夏令营活动本身的真实性。
对此孙云晓先生在博客上重新刊登1994年发表于《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并非杜撰,也并非神话——<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证言》),此文对有关事实细节也给予澄清。孙云晓强调写《夏令营中的较量》,意在揭示中国教育的隐患,而非对中国孩子的贬低。
1997年至1998年,孙云晓主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向孩子学习”课题研究,出版《向孩子学习:一种睿智的教育视角》一书,表明了他对中国青少年的积极评价。对于一段时期内论坛和微博中的质疑声音,孙云晓在网上进行了回应,他认为勇于质疑的年轻人,本身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作为80年代孩子的共同记忆这种宣泄的情绪可以理解。
《中国政协》杂志2018年第12期发表孙云晓长篇文章:《25年后再说<夏令营中的较量>》。
成就荣誉
1999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
2008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和中青网等评选为“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2017年被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授予“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突出贡献奖”。
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一场各界参与的大讨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播出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其中介绍《夏令营中的较量》,并称此文推动了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中国城市独生子女教育模式、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他正在主持国家级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主要作品(部分)
《教育的魅力在生活》《孩子需要理性爱》《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梦想是成长的发动机》《文化反哺呼唤共同成长》《16岁的思索》《夏令营中的较量》等。
主编作品
《百年中国儿童》、《跨世纪的一代——-中国少年“五自”丛书》(5册)、《走进学习时代》丛书(5册)、《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6册)、《五个好习惯丛书》、《这样爱你刚刚好》(20册)、《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等。
作品奖项
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入选中国家庭教育影响力图书榜等。
自90年代以来,中央多个部委和几百个城市邀请他做数千场教育报告,引起强烈的反响。
代表性作品/著作
《9个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
全书围绕阅读、写作、表达、质疑、自我管理、责任感、媒介使用、运动及积极心态九大核心习惯,分章节从兴趣引导、方法实践等五个维度阐述培养路径。通过50个真实案例解析儿童行为心理机制,指导家长遵循3~14岁儿童发展规律,采用家庭互动、技能训练等方式塑造行为模式,涵盖学习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等多维成长需求。书中提出通过设立家庭劳动岗位培养责任感,采用对话训练提升语言逻辑等具体方法,为教育者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研究方向
专家观点
相关视频
相关课程
邀请专家授课,请联络复育智库,18917311848
复育智库的专家团队整合了国家级智库、知名高校教授和500强企业高管,汇聚国内外一流的经济、科技、管理、人文名师,通过论坛演讲、高端培训与工作坊等服务形式,助力中国企业高管团队认知升维!
复育智库总部位于上海,服务于金融、通信、能源、制造、医药等产业的大型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