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副会长
专家导航
专家简介
朱启臻,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三农问题专家,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北京农业大学人文教研室主任、社会学系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等职。
退休后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农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特邀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全国工商联扶贫委员会顾问,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农智库首席专家,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首席顾问等职。被聘为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和研究机构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农民问题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农民与土地、农民组织、农民参与、农民流动等;现代农业与家庭农场:包括农业社会学特性、农业政策、农业组织形式、家庭农场的特点与培育等; 农村价值与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价值研究、农村发展规划、新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旅游等
朱启臻教授长期从事农业社会学与乡村价值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有关“三农”研究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和调查报告4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40余部。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依据。相关成果在农业部、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干部培训班以及地方政府中心组学习、大讲堂等报告或讲座数百次,受到相关机构和学员的好评。
在农民问题研究方面,代表著作有《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报告》、《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等著作,论述了农民与农业的关系,阐述了农业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系统论述农民问题以及农业存在的潜在危机,关注“未来谁种地?”,提出农民后继者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农业社会学领域,是我国农业社会学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拓展了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提出农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系统阐述了农业的本质及其社会学特性,论述了农业与政府、农业与农民、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主张建立以家庭农场为基本经营单位、以合作社为基本组织形式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著有《农业社会学》、《生存基础—农业社会学特性与政府责任》、《后院: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等著作。该研究领域引起社会广泛重视,成为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对象。
在乡村研究方面,提出了“乡村价值理论”,系统论述了乡村所具有的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文化、教化等六大价值,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丰富和改造了乡村社会学的学科框架,为乡村社会学中国化做出贡献,并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该方面的代表作有《乡村价值再发现》、《新农村与乡风文明》、《留住美丽乡村—乡村存在的价值》、《把根留住: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柔性扶贫:一种基于乡村价值的精准扶贫理念》《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等著作。
研究方向
专家观点
相关视频
相关课程
邀请专家授课,请联络复育智库,18917311848
复育智库的专家团队整合了国家级智库、知名高校教授和500强企业高管,汇聚国内外一流的经济、科技、管理、人文名师,通过论坛演讲、高端培训与工作坊等服务形式,助力中国企业高管团队认知升维!
复育智库总部位于上海,服务于金融、通信、能源、制造、医药等产业的大型客户。